線上發力 國產直追進口品牌
日前,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布《2014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藍皮書》,其數據顯示,我國醫療器械近年來發展迅速,銷售額由2001年的179億元發展到2014年的2556億元,2014年的銷售額比上年增加20.06%。在2556億元的銷售規模中,醫院市場銷售為1994億元,占76.09%;零售市場銷售為612億元,占23.91%。在零售市場中,傳統零售業銷售額約為454億元,占74.18%;電商渠道銷售額為158億元,占25.82%。
柏煜表示,醫療器械線上銷售額的增長非常迅速,江蘇魚躍醫療(002223,股吧)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線上銷售由2013年的3000萬元上升到2014年實現交易額2億元,直追進口品牌歐姆龍的銷售數據。歐姆龍2014年線上交易額為2.7億元。
“這個差距已經不大了,而且還有三諾生物(300298,股吧)傳感股份有限公司的血糖儀檢測系統線上銷售超過了強生、羅氏、拜耳、雅培等進口強勢品牌,可以預測,在三年之內,國產醫療器械將由配角變為主角。”柏煜表示,國產醫療器械質量越來越穩定,而且價格低廉,這是線上銷量增速快的原因。
數據顯示,國產醫療器械發展后勢強勁,2014年醫療器械行業投資并購案例達到30多起。2014年上半年,江蘇魚躍醫療設備公司母公司魚躍科技接下華潤萬東(600055,股吧)51.51%的股權及上海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這在業內被稱為“蛇吞象”之舉。
優先采購 基層醫療本土產品高居榜首
藍皮書指出,目前中低端醫療器械放量基層醫療市場,本土企業高居榜首。政府在基層醫療市場優先采購國產醫療器械。雖然現在飛利浦等進口品牌也開始關注縣級醫院,但優先采購國產醫療器械政策,使得本土企業贏得了占領基層醫療機構的先機。
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2.2萬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4萬個,鄉鎮衛生院3.7萬個,村衛生室64.9萬個,診所(醫務室)19萬個。根據醫改方案,國家衛計委會同國家發改委將投資1000億元,支持建設全國約2000所縣醫院、5000所中心衛生院和240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的裝備開展醫療器械集中采購工作。隨著醫保覆蓋面擴大和基層看病報銷比例的提高,基層醫療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業內認為,這將是國內生產中低端醫療器械企業發展的良好機遇。
隨著社會進入老齡化,一些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的健康管理逐漸在社區基層醫療機構推廣,老年醫療保健器械的需求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一些頗有眼光的國產醫療器械企業,逐漸把研發和生產重點放在老年人治療用中低端醫療器械市場。
北京佳時正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研發針灸治療儀、止痛儀等電子醫療器械產品,董事長何巍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國產中低端醫療器械放量基層醫療市場趨勢已然,尤其是中醫類和康復類的醫療設備更加明顯。
據了解,北京市現開展對各區縣綜合醫院中醫科及社區中醫科醫療設備采購工作,每個區縣每年撥款780萬元,目前采購工作已完成,政府加碼基層醫療設備的決心在不斷加大。何巍透露,佳時正通2014年中標整個朝陽區的中醫醫療設備購置項目,全區36家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全部配套了他們公司的子午流注低頻治療儀,患者可以享受到中醫時間療法的服務,提高治療效果,這種中醫治療理念是獨樹一幟的。“國家加大基層醫療設備配備是好事,但希望有更多的國產設備在醫院能滿足患者需要,及時跟進市場需求,產品不要扎堆研發,避免過于同類化,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的治療概念涌現出來。”何巍說。
國產崛起 三甲醫院進口初現零增長
柏煜對未來國產醫療器械發展看的很樂觀,他認為,從終端市場可以看到,醫療器械跨國企業在國內市場走下破路,而國產醫療器械在崛起,像邁瑞這樣的公司在世界具有領先地位。
據了解,截至2013年底,我國中高端醫療器械主要依靠進口,進口金額約占全部市場的40%,進口公司主要是國際知名公司。2014年醫療器械終端渠道中醫院市場為1994億元,占76.09%。一些三甲醫院擴大規模,有的甚至舉債購買高端進口醫療器械。業內人士分析,三甲醫院采購進口高檔醫療設備灰色利益多多,醫院采購人員有機會出國“考察”,可變相公費旅游。另外,高額回扣使洋設備變得炙手可熱。
2014年6月初,國家衛計委發布《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控制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的緊急通知》的32號文要求嚴控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對部分醫院單位規模過大,追求床位規模、競相購置大型設備包括進口大型醫療器械等的問題進行遏制。2014年8月18日,國家衛計委表態,將“重點推動三甲醫院應用國產醫療設備”。
政策的鼓勵,使得國產醫療器械發展迅速,而有的進口醫療器械出現零增長。飛利浦的呼吸機在2013年和2014年在國內銷量均為1.6億元,本土企業魚躍的制氧機和國外進口比價位低廉,而且質量穩定。2014年該企業的制氧機銷量超過了美國亞適的制氧機。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比進口便宜一倍以上,三甲醫院選擇國產醫療器械無疑減少了設備成本。
一位不愿具名的醫療器械公司負責人坦言,國產醫療器械要搶占市場,尤其是搭上三甲醫院這條院線,需苦練內功、促進科技研發、提升攻堅能力。
目前,我國醫療器械區域產業初具規模,深圳醫療器械產業帶有600多家醫療器械企業,有專利近3000項,2013年產值達250億元,常州醫療器械帶有企業270多家,2014年生產企業總產值突破90億元,蘇州醫療器械產業帶總投資60億元,已經有86家企業入駐。柏煜表示,“目前國產醫療器械和進口醫療器械的競爭就好像十多年前家用電器的競爭一樣,很快會有像TCL等國產品牌脫穎而出,靠穩定的質量贏得市場。國產醫療器械在三年之內唱主角,這將成為無可爭議的事實”。